俄罗斯教育

简史

俄罗斯在接受东正教(公元988年)之前,基本以家庭教育为主,培养农工、手工匠人、武士和术士。公元9世纪下半叶,来自保加利亚的传教士基里尔兄弟在希腊字母基础上创制斯拉夫字母,开始翻译希腊文圣经和其他宗教书籍。从988年到13世纪中叶,俄罗斯基本上创立了初级教育,政府与教会兴办了各类学校。此后,由于蒙古鞑靼人的入侵,教育活动几近中断。

1632年,政府开始兴办学校。17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创办了一批希腊-拉丁文学校。1679年创办了第一所大学—斯拉夫-希腊-拉丁文学院。1714年彼得一世下令设立新式学校。1725年设立圣彼得堡科学院,附设一所大学和一所中学。1755年,学者米.罗蒙诺索夫(17111766)倡议设立莫斯科大学。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俄罗斯基本上建立了欧式教育体系。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俄罗斯教育体系包括初等教育、妇女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机构。20世纪初,俄国有16所综合大学(1916年)。教育基本面对贵族和神职人员的后代。全国约有70%的男子和90%的女子是文盲。许多少数民族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48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大力扫除文盲,兴办学校。到1934年,苏联实行4年制全民义务教育;1956年起实行7年制义务教育;1959年起实行8年制义务教育;从1976年起全面推行义务中等教育。到20世纪80年代末,居民识字率接近100%。苏联时期建成了全国统一、学科门类齐全、水平较高的国民教育体系,基本满足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第三世界国家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颁布了《教育法》(19961月修订)和《高等职业以及大学后续职业教育法》(19968月),教育机构的法律地位重新界定,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获得了办学自主权和学术自由。教育机构的设立采用注册制,除了军事院校和少年犯学校外,国内外组织、机构、个人均可兴办教育机构。政府通过办学许可证和专业课程认证制度对各级各类学校实行管理。

俄罗斯教育体系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涵盖学前教育、普通初等教育、普通基础教育和普通中等(完全)教育四个层次。职业教育则涵盖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大学后续职业教育四个层次。

根据1992年《教育法》,所有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免费接受普通初等和中等教育,考试通过可免费接收高等以及大学后续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苏联时期的高等教育结构单一,只有一个本科层次,大学毕业生一般获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不授学位。1996年颁布的《高等及大学后续职业教育法》(19968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进行了规范。目前,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分为三个层次:1)学制4年的本科,授学士学位;2)学制5年,授相应专业职业资格证书;3)学制6年的硕士,授硕士学位。此外,未完成基本课程学习,但学习满两年并通过考试的学生,可获得大学肄业证书。未完成基本课程学习的学生,可获得相应的大学学习证明。大学后续职业教育为研究生阶段,即副博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制均为3年。通过论文答辩(毕业设计)者,获得副博士(Ph.D.)和博士(D.S., Doctor of Science)学位。

目前(截止200111日),全国共有1018所民用高等院校:其中562所国立院校由联邦政府管理,35所国立院校由联邦主体管理,12所地方院校,410所非国立院校(其中的205所有国家认证)。各高校在全国兴办了1540所分校,其中410所分校由国立大学兴办,其中半数分校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目前国立和非国立院校在校大学生人数为480万,每10000居民中有327个大学生(其中194个学生属于公费生),这是俄罗斯高等教育有史以来最高纪录。国立院校公费生招生规模从1995年的53.19万人增加到了2000年的58.68万人,与此同时,全日制公费生人数从34.52万人增加到了39.02人(13%)。国立高校按大的专业类别招生比例是:工程类-30.6%,经济类-27.8%,人文类-19.3%,师范类-7.2%,自然科学类-5.3%,医学类-3.1%,农业类-4.1%,文化艺术类-1.8%

1996年的《高等及大学后续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了高等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和学术自由。办学自主权包括高等院校在人事、教学科研工作、财务和经营活动等方面的自主权。学术自由指教师自主决定授课方式,自主决定科研选题与研究方法,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获取知识。学术自由的责任是创造自由追求真理、自由陈述和传播真理的条件。

俄罗斯高等学校根据教育层次和专业范围分以下三种类型:

1)综合大学:实施高等职业以及大学后续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较多;培养研究生,承担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培训进修;开展多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多个学科居领先水平。

2)专科大学:实施高等职业以及大学后续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较多;培养研究生,承担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培训进修;开展多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本学科居领先水平。

3)专科学院:实施高等职业以及大学后续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较多;培养研究生,承担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培训进修;开展多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根据规定,学校的类型应该反映在校名中。军事院校只能由俄罗斯联邦政府设立。

俄罗斯高等院校的地域分布不均衡。全国302个城市拥有高等院校。183所院校(全部院校的1/3)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心地带和西北部。其中莫斯科地区87所,圣彼得堡地区42所,伏尔加河地区42所。近几年来,创建了200多所非国立高等学校,其中141所经过验收获得办学许可证。获办学许可证的非国立高等学校占全国大学总数的26.3%。其中80%的非国立高等学校集中在莫斯科地区。

按照有关法律,联邦财政和地方财政对各自管辖的国立高等院校按照每年确定的公费生招生人数拨款。联邦财政拨款的额度一般不超过财政支出的3%,保证每10,000居民中不少于170个学生就学。同时,联邦和地方财政对国立高等院校科研活动的拨款,与办学经费分列计算。若国立大学未能用完本年度财政拨款,则剩余部分自动纳入下一年经费,不减不扣。

目前,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各地区低收入家庭、农村地区中学毕业生不能进入一流大学;中学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与大学入学考试的水平脱节;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市场脱节;大学的教学实验设施老化;大学毕业生用非所学,按专业就业的比例很低;原有的毕业生分配制度取消之后,未能建立新的就业制度;大学与俄罗斯科学院研究机构整合程度较低;高等教育体系缺乏现代经济机制等。 7.特殊教育

目前,有160万儿童(占总数的4.5%)需要特殊教育,但仅有45%的儿童有机会接受特殊教育。在接受特殊教育学生之中,有56200个属于残疾儿童,40500人是孤儿。

近年来,在特殊教育领域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目前,正在实施一项建立早期发现儿童发育缺陷及其救治体系的计划;新开办了一批特殊教育机构,开发了一批新教材;残障儿童获得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机构数量有所增加。安置孤儿的主要形式是把他们交给家庭(监护、领养、家庭收养等)以及孤儿院。2000年,有60%的孤儿被交给家庭抚养,40%的孩子被送进孤儿院。

科研

俄罗斯高校科研能力占全国的50%。在各个大学和教育部所属科研机构有18.32万教师和1.63万科研人员,其中2.16万人拥有博士学位,9.64拥有副博士学位。教育系统集中了全国近40%的博士,超过30%的副博士,近75%的博士研究生,60%的副博士研究生。

高等院校按学科划分,46.6%为工科院校,23.6%为自然和人文学科,23.6%为师范类,22.8%为经济类,5.6%为文化类,1.4%为艺术类院校。

从高级人才的学科分布上看,高等院校集中了37.9%的工科博士和38.6%的工科副博士;14.5%12.7%的理科博士与副博士;7.1%8.2%的经济学博士与副博士。

由于财政拨款不足,高校仅有四分之一的教学科研人员参与研究工作。根据各种渠道的统计资料,全国高校实际从事科研的人员仅占全国科研人员总数的5%7%1999年,高校科研人员获得的专利总数占全国的20%

近年来,高校系统开展了科技创新活动,已经创立了72个科技园,16个地区创新培训中心,12个区域情报分析中心,10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12个科技产业促进中心,17个科研设备共同利用中心等,以及一大批产品与服务认证中心。

在高校创新活动中,科技密集型产品销售额比财政对科技密集型产品研究生产的拨款额度高出2.5倍。结果是,此类产品的税收收入完全收回了财政的支出。

目前,俄罗斯正在积极开展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整合,目的是以高校为基础创建教学-科研创新实体,而后在这些实体的基础上创立研究型大学。

发展高校科研的基本困难,是人员老化和流失到国外。教育部所属院校和科研机构高级科研人员年龄分布表明,仅有2.5%的博士年龄在40岁以下;20.5%的博士年龄在50岁以下;79.5%的博士年龄在50岁以上;45.6%的博士年龄在60岁以上。21%的副博士年龄在40岁以下;50.1%的副博士在50岁以下;49.9%的副博士年龄在50岁以上。

Scroll to top